新闻资讯
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

喜讯| 基金会理事长李泽武获第六届“全人教育奖”提名教师

作者:huanghaobin 更新时间:2021-04-21 点击数:

喜讯| 基金会理事长李泽武获第六届“全人教育奖”提名教师

步入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教育者的用心:书法教室门廊处,废旧半透明屋顶玻纤板被当作宣纸,上书古诗词,阳光照在背后的绿叶上,又透映过来,形成一种悬浮感。


书法教室旁的儿童活动装置,则是几节直径一米多的水泥管,里面装有长椅,旁边架有供学生攀爬的斜坡,管子顶上还有孩子们用麻绳编织的拉绳和防护网。据老师说,水泥管本是为大点的孩子休息聊天而设计的,结果小不点们喜欢往管子上爬,有安全隐患,于是老师就把它改造成一个更为安全、有趣的玩乐装置。


身处华德福校园,婆娑的竹林,田地中青葱的菜苗,池塘的大鹅……人不知怎么很容易感受到时间和人气的沉淀。似乎整个学校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不急不躁,井井有条。


李泽武老师的课堂,也是这样。


没有焦虑的课堂 


李泽武老师在乡村小学教学12年后去英国读书,回国与一群朋友办校,如今,他既是成都华德福校长,也是专注于历史教学的学者型老师。


走进李老师的历史课,可以看到许多同学的书桌上摆放着的除了部编版的历史教材,还有一部《全球通史》和一本笔记本。笔记本对于华德福的学生来说是独特的:一切学习的成果最终会凝练为一个被称为“主课本”的东西,它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成整理有序、书写精美的笔记本,他人看来则像一个手工制成的课本。


在体验与思考中走进历史


华德福强调教育过程的艺术化,李老师的历史课也许是个例子:有图景、有思考、有体验。在普通的历史课堂中,老师们也许只是将图画主题呈现出来,让学生阐述其意涵。但李老师的历史课上,他却将创作空间留给学生。“如果画‘冷战’,你会怎么画?”于是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纷纷在笔记本上画下了心目中的“冷战”图景:有的同学用卡通人物来展现北约华约剑拔弩张的对峙,有同学用“水”“火”“汽油”等几个简单抽象的元素来隐喻冷战的气氛。之后的分享环节,即便是声音不够洪亮的学生,在阐释自己的作品时,也流露出自信而笃定的表情。

喜讯| 基金会理事长李泽武获第六届“全人教育奖”提名教师

这仿佛也是李老师对于历史学习的信念:首先注重丰富多彩的体验,契合孩童成长规律,也是最“经济”的学习方式,因为感官是建立连接世界与思想的重要桥梁。“历史怎么可能学得那么苦?怎么能死记硬背了事?怎么让历史走进心里,走进生命深处,这才是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光感受与体验不够,下一步是对思考训练。


历史课上,李老师会就某一历史事件探讨,他自己总结为“知其所是、知其所以、知其所能”,什么是事实?如何形成?为何发生?有何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推演“如果……那么……可能导致什么结果”。在讲“冷战”的课上,李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我们怎么理解‘冷战’一词?有哪几个维度?”“人们为什么会从东德往西德跑?”课的后半段,李泽武又问,“历史是否有绝对的客观?如何更客观地了解历史?”“无论是基于文物还是典籍,要对许多看似客观的史料保持警惕,不断地拓宽可信史料的来源。”他说。

喜讯| 基金会理事长李泽武获第六届“全人教育奖”提名教师

这仿佛也是李老师对于历史学习的信念:首先注重丰富多彩的体验,契合孩童成长规律,也是最“经济”的学习方式,因为感官是建立连接世界与思想的重要桥梁。“历史怎么可能学得那么苦?怎么能死记硬背了事?怎么让历史走进心里,走进生命深处,这才是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光感受与体验不够,下一步是对思考训练。


历史课上,李老师会就某一历史事件探讨,他自己总结为“知其所是、知其所以、知其所能”,什么是事实?如何形成?为何发生?有何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推演“如果……那么……可能导致什么结果”。在讲“冷战”的课上,李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我们怎么理解‘冷战’一词?有哪几个维度?”“人们为什么会从东德往西德跑?”课的后半段,李泽武又问,“历史是否有绝对的客观?如何更客观地了解历史?”“无论是基于文物还是典籍,要对许多看似客观的史料保持警惕,不断地拓宽可信史料的来源。”他说。



给学生们上辩论课,他有时会担任辩论课的主持人,时而则作为观众,静静观察学生,除维持良好的倾听秩序外,从不做过多的干预。下课前,李老师会就辩论内容与同学进行复盘和分享。不在辩论技巧上做过多的停留,而是鼓励大家聊内心感受、回顾一些印象深刻的场景,谈什么最触动你。平等、自由的交流,总会得到学生们正向的回馈。


李泽武的课堂,可能没有“独创”的教学法,但他旁征博引与幽默通俗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一种“自如”的状态,他自己也自然地投入师生交互中,与学生愉快地共赴学习之旅。



成都华德福的定心丸 


无论多忙,李泽武似乎永远带着一份川渝人独有的气定神闲。谈及如何平衡时间,他引用“趁清闲以养气,葆精神以筑基”来形容自己的生命状态。 


最早加入成都华德福团队的教师回忆,最初办校时条件艰苦,学校周边都是荒地,有时还入不敷出,但李老师总是危机中的“乐天派”:“他不是风风火火的创业者,而是像水一样的人,可以承受变化,包容和接纳质疑”。一位老师说,李泽武犹如华德福的“定心石”一般,即便有时候,大家也能感受到他作为校长所承受的压力,但有李老师在,似乎就总能拧成一股绳,度过难关。


喜讯| 基金会理事长李泽武获第六届“全人教育奖”提名教师

李泽武的这种定力,也被他的学生察觉。华德福的一位毕业生说,六年级时,李老师作为班主任接手,其实是接了个“烫手山芋”——同学们为换班主任这事很不高兴,就总是给挑刺,但李老师并没有表现得太在意,慢慢地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最后成为良师益友,学生现在假期从世界各地回成都,都会去看望“李老”。


尊重互助,陪伴成长


在华德福,李泽武强调“对学生绝对的尊重”。一位家长委员会成员说,记得有一次和李校长在办公室谈事,突然闯进来两个男孩,为了一个建筑PBL项目向李泽武要学校的平面图,他就放下手头的事情,给孩子们找地图。从中,能感受到孩子和校长之间的关系非常自然、开放。


但“尊重”并非不加判断、没有原则,而是对人格的尊重,即对人的尊重与对教育的尊重相统一。因而,李泽武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细节。有一次,有一位来访者没有征询意见就翻动孩子们的作业本,引起孩子们的不满,他们将这种不满的情绪表现在言语里,李老师做了安抚。事后,李校长向这位专家介绍校园的“尊重”文化,另一方也仔细交待老师们,孩子们的礼节和心态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尊重”在华德福已经成为了团队文化。小学部的校长曾是一名企业高管,在以家长的身份逐步参与学校工作的过程中被“圈粉”,后全职加入华德福。他说,刚来的时候自己还不太习惯这里的慢节奏,但时间久了,也体会到学校几乎所有决策的立足点都是儿童本位的,“教育是一个静等花开的过程。”



笃信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 


李泽武出生于教书世家,中师毕业后,他在村小教书。他一方面觉察到了学生学习的现实局限性,“都说教育改变命运,但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来看,出路似乎还是太窄。”他努力带学生看未曾看过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断地积淀知识,泛舟书海,上下求索,尝试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当时村子里环境艰苦,读书时常有‘青灯黄卷’之感,但读到庄子、阳明心学、德里达、康德等哲学思想,会有‘顿悟’的感觉,对生命的认识更透彻了一些。”


后来,因朋友夫妇黄晓星、张俐介绍(后一起办学)赴英伦留学。直到归来办学,他愈发被华德福教育的整个体系所吸引。“之所以能有16年的教育坚持,”他说,“是因为看着学生的发展,总感觉这条路是能够走通的”。


这条路的精髓,其实就是教育者的投入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架起那道彩虹桥。坚持一种最基本的尊重儿童的教育态度,与中国文化的卓越融合,让华德福的教学与课程体系在中国的语境下整合,通过每一个细节的设置和调整,真正落地。


华德福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是基于对人的天性全面观察和认识之上的。在整体的教学架构上,成都华德福学校遵循“手、心、头”的发展规律,即幼儿园强调“做”,小学强调“感受”,中学强调“思考”。而李泽武老师做的是这个基础上的课程创新。《斑斓的学习世界》《为未来而教》《重新学习做老师》,一本本出版的书籍是课程与实践的结合,想与做的结合,李老师的“诗”与“思”。与此同时,他强调理念固然重要,但教育实践又是具体的,要对所谓“理想的教育模式”要心存警惕,华德福更不是包治百病

漫漫教育路,回溯与超越


“道路修远、道阻且长”。最初,成都华德福学校的生源多数是从其他学校转学来的。小乙同学是李老师在华德福比较早的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名”校,她被老师称为“什么都好就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五年级时转学来华德福。她说,刚来的时候,看到大家比的是从坡上滚到坡底谁滚得快,自己反而因为“不会玩”还有点不适应。如今,她国外留学回来,在一所高校做学生心理方面的实习,未来希望能够回到华德福当一名老师。她认为,做一名像“李老”一样的华德福教师是有意义的事情。


李泽武的办学现阶段指向中学。关于高考与升学的难题,李泽武认为华德福学校的课程整合下的教育与高考体系并不矛盾。“儿童发展、知识建构、社会要求,三大元素缺一不可。考试与选拔必须建立在学生阶段发展基础上,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逼鱼上树”


应该说,李泽武既是一名出色的教师,也是一名办学者、管理者,李老师常说:“办学是需要决心、信心和雄心的”。“决心”是指看到办教育的意义和自己为此的全力以赴;“信心”是指对即将到来的文化与教育时代的信心,也指大家对高质量教育渴求带来的办学信心;“雄心”是指建立起适于儿童成长的实在教育体系与社群。正是因为他和伙伴们的坚毅与投入,华德福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化工作开始初步成形,也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如今,全国有孩子走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整循环,成都这所中国华德福的“黄埔军校”,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教师,也与一批高校合作做新教育探索。而越来越多像小乙同学那样的华德福毕业生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重新回归华德福,带来的是更高的瞩望与期待。如此循环往复,经由新老共创,百年华德福教育理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将焕发出更多的活力,开启更多的教育与文化之窗。李老师的事业应正是风华。

喜讯| 基金会理事长李泽武获第六届“全人教育奖”提名教师



第六届

全人教育奖

颁奖典礼

时间

2021年4月24日(周六)下午


地点

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店)6楼







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